上海市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资助新政,最高可获500万元经费支持,每家基地年资助上限4个项目。该政策通过分类分档资助(500万/300万/100万三档)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旨在解决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支撑经济转型升级。资助审核将严格评估项目投入产出比及绩效表现。
香港高校发起抢人才行动,截至6月底收到约300份转学申请,已发出近40份录取通知书。其中香港大学录取16人,香港科技大学录取15人,学生主要来自哈佛等海外院校。此举旨在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多所港校表示将继续处理剩余申请并提供支援。
北京市中小学将于2023年秋季全面推行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根据新发布的课程纲要,首次将AI课程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建立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系统性衔接机制。
要求各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搭建和完善就业资源对接平台、细化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香港教育局局长因应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的建议,决定方大作为该幅土地的准营办者,政府将以象征式地价批出该幅土地。
深圳将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智能设备、船舶电动化、深海采矿、海洋卫星通信、海洋医药、种植养殖、海水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教育部介绍,此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
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调研驻深高校时强调,要探索AI驱动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对接新技术产业,加强产学研协同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此举旨在通过教育创新支撑深圳产业科技中心建设,目前正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
本标段总建筑面积约16.96万平方米,招标内容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会堂、多功能活动中心等,以及桥梁、园林景观工程、智能化工程、室外体育设施等。
广东省将于6月25日公布2025年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考生可通过短信或官微小程序查询成绩,成绩复查不涉及评卷宽严。
教育部批准广东省设立大湾区大学,定位为公办本科院校,首批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等5个本科专业,旨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需求,强化区域创新发展。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产学研大楼(知识转移转化中心)、教学综合体、科研大楼、NFF纳米实验室及动力站、科研活动中心、全海洋动力实验室、校门诊部、配套服务用房、配套幼儿园、学术交流中心及学术礼堂等。
教育部拟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等10所本科高校,其中大湾区大学由广东省政府举办,定位为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计划今年夏季招生。该校设松山湖校区(250亩)和滨海湾校区(2100亩),总投资2350亩,旨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学府。
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宣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印发,明确“8080”目标,聚焦“一老一小”,提升服务可及性与福利。
6月10日国新办发布会,财政部葛志昊称2025年民生投入加大,教育、社保就业预算近4.5万亿,增幅明显,卫生健康支出增。就业获667.4亿补助,多政策助力稳就业与高质量就业,强化民生保障网。
合生创展集团旗下缦品牌与北京新生态教育基金会,在缦云ONE正式启动通惠学校的战略合作仪式。通惠学校将创造性采取“政府举办、社会资源加持”的新机制。
美国国务院于6日晚上7点55分发出电报,指示全球各地使领馆恢复为准备赴哈佛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办理签证,撤销了5日发出的拒绝此类申请的指示。
教育部已深入规划与准备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万,强调全力做好考试组织与服务,确保“平安高考”。
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优本扩容”政策,全国增加100个招生计划,全部投放于基础学科与新工科方向,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发展潜力大的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