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湘美好修缮分公司与重庆禾钠新能源签约,承接新能源厂房装修项目,推动绿色建造和低碳转型。
太古地产发行35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息票率分别为2.60%、2.85%、3.45%,最终认购倍数超6倍,穆迪A2、惠誉A评级稳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7月10日发布《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9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将市民绿色出行、节能行为量化为碳资产,通过碳排放交易实现经济激励,重点支持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突破4亿吨,回收价值达1.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5年绿色贷款投放量突破5000亿元,余额占比近30%,累计投放规模超3万亿元。
中国三部门联合发文推进零碳园区建设,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节能改造。政策鼓励建设零碳工厂,并允许园区以虚拟电厂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以提升能源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将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信贷及企业债券等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贷款余额达40.6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2.13万亿元。煤电、钢铁等四大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覆盖20多个省市。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0.6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2.13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4.33万亿元。
雄安新区首个全生命周期近零碳变电站——复兴220千伏站6月30日投运,变电容量360兆伏安,采用15项低碳技术和8项绿色解决方案,将为启动区核心区域及北京疏解企业、高校提供电力支撑。
首钢朗泽全球发售2015.98万股H股,最高发售价18.88港元,预期7月9日上市。
其中提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世界银行批准2.5亿美元贷款支持中国河北省低碳城市项目,期限30年,执行期为2025-2030年。该项目旨在助力石家庄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河北省低碳转型,支持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启动零碳园区金融服务项目,首批50亿元资金支持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北京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加入,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
SHEIN在中国实施60项能效措施,预计年减碳1.3万吨,相当于种植107万棵树。其广州增城百亿级供应链项目将安装光伏系统,年省标准煤8121吨,减排2.2万吨二氧化碳,高峰期可吸纳10万就业。
据了解,会议审议通过《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要求完善碳排放标准,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审议通过《海南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证监局等九部门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广东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广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方位推进美丽广东建设。
方案指出将着力培育碳专业服务业等特色绿色产业,同时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既有绿色产业。此举措对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意义重大,能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并提升城市副中心产业竞争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6月4日,北京市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至2027年,城市副中心绿色企业超300家,绿色技术发明专利年均增20%,建1个产业集聚区。2035年,专利年均增15%,形成3个以上集聚区,推动绿色经济及产业升级。
6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行80亿人民币债券,含40亿绿色及40亿基础建设债券,息票率2.60%至2.70%。获标普AA+等稳定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