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 根据观点指数监测,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355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36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2%,同比下降25.4%;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512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46.8%,同比下降17.2%。
截至3月15日,22个重点城市中已有16个城市预挂牌或正式挂牌集中供地清单,而供地节奏较快的杭州将于3月底举行新一轮集中供地,这也将成为杭州在2个月内的第三场宅地出让。
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360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04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6.9%,同比上升7.1%;成交总价992亿元,环比上升100.3%,同比上升18.7%;成交楼面均价4855元/平方米,平均溢价率6.49%。
城市更新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4日,16家企业在城市更新业务上有新动态,其中部分项目在更换实施主体后有新进展,包括广州城投接手的广州黄埔庙头村和招商蛇口接手的深圳南山原联合饼干厂项目。
50家企业新增土储1217万平米,华润置地摇号获两项目
观点指数发布的“1-3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21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0.8%。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其中,越秀地产、保利发展、石家庄城投新增的全口径土地储备分别为63.5万、48.8万以及40.4万平方米,处于领先地位。
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报告期内土地投资力度最大的房企为保利发展,对应拿地支出为116.1亿元。
公告显示,2月保利发展新增广州天河区科韵路西侧一个地块,总地价达95.8亿元,成交楼面价45915元/平方米;另外,近期保利发展在苏州、西安等地亦有新增项目。
由于年初土地供应较少,报告期内龙头房企新增土储也相应较少,越秀、建发、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少部分企业有土地拓展。其中,华润置地分别在苏州、杭州等地通过摇号获得新增项目。
随着政策对房企在合理的融资和化债上有越来越多的支持,房企流动性压力逐渐减轻,将释放房企在土地竞拍上的能力,近期一些房企在业绩会上表示看好今年土地市场的回暖。
比如越秀地产认为,拿地好时机时刻在,但需要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等因素;招商局置地则表示,估计2023年土地市场会回暖,将加大土地的投资力度。
宅地供应预热,多地举行土地推介会
观点指数监测一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土地供应数量2511宗,环比增加148宗,同比增加607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467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1.2%,同比上升28.2%;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1175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6.3%,同比下降47.5%。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住宅用地方面,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355宗,环比减少72宗,同比减少76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36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2%,同比下降25.4%;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512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46.8%,同比下降17.2%。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中广州最先确定首批集中供应宅地清单,8宗涉宅地总面积4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56.6万平方米,总起拍价269.6亿元,其中荔湾区2宗、天河区1宗、番禺区3宗、增城区2宗。
由于远郊区域地块较少,此次广州出让宅地平均起拍楼面价17216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批次相比,起拍楼面价上升29.4%。
3月2日,深圳首批集中供地挂牌5宗涉宅地,总土地面积10.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7.48万平方米,起拍总价65.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此次出让地块中有2宗是曾经流拍的地块,重新挂牌后取消了政策性住房的竞配建环节,龙岗的回炉地块同时还调整了起拍价和初始配建要求。
报告期内,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102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0.7%,同比下降18.1%;供应起始楼面价772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9.1%,同比上升19.3%。
杭州、南京、长春是报告期内的主要供地城市,其中长春超过半年后重新开始宅地供应,2023首批集中供地推出8宗涉宅地块,起拍总价51.4亿元,总建筑面积146.3万平方米,地块分别位于南关、汽开、二道、宽城四个区域。
据早前公告数据,截止1月5日,长春存量住宅用地共有391宗,其中31%的地块未动工,土地面积863.4公顷,意味着当前长春住宅用地相对充足,供应进程可适当放缓。
南京首批挂牌宅地共11宗,土地面积41.06公顷,同时推出加油加气站用地和居住社区中心用地各1宗。
近日,南京开始试行土地交易市场竞买保证金使用银行保函的规则,土地出让公告发布后,竞买人可向银行申请《土地竞买保证金保函》,银行保函经确认后,视同竞买人完成地块竞买保证金缴纳程序。
据观点指数统计,目前合肥、武汉、南京等城市均已出台在土地交易中可以使用银行保函的规定。
截止3月15日,22个重点城市中已有16个城市预挂牌或正式挂牌集中供地清单,而供地节奏较快的杭州将于3月底举行新一轮集中供地,这也将成为杭州在2个月内的第三场宅地出让。
报告期内,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45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39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5.4%,同比下降19.3%;供应起始楼面价2234元/平方米,环比上升7%,同比下降12.7%。
观点指数监测发现,近期各地举行土地推介会的热情较高,其中杭州、天津、佛山等城市分行政区进行了多场土地推介会,推介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地块。
此外,部分城市和地区如天津、佛山亦推介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项目,对推进城市建设有较大期望。
成交溢价走高,二线城市量价齐升
成交方面,2月重点城市中共3个城市完成了住宅用地出让,高溢价与底价成交并存,城市表现分化。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据观点指数监测,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交土地数量2030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173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7%,同比上升14.1%;成交总价1483亿元,环比上升52.6%,同比上升17.5%;成交楼面均价1264元/平方米,环比上升55.3%,同比上升3%。
住宅用地方面,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360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04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6.9%,同比上升7.1%;成交总价992亿元,环比上升100.3%,同比上升18.7%;成交楼面均价4855元/平方米,环比上升87.5%,同比上升10.9%;平均溢价率6.49%。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结束了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越秀地产、京东、中建智地、中建八局、北京新城基业等企业有所收获。
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回升,溢价率走高。期内主力土地成交城市包括杭州、苏州以及郑州等。其中,苏州2023年首场集中供地有3宗地触顶摇号,此外有2宗地溢价成交,其余6宗底价成交,平均溢价率达到7.5%。
郑州首批地块在40天挂牌后底价出让10宗地块,一宗总价超过36亿元的地块流拍。
从竞得企业来看,本地城投企业托底较多,不多见的民企身影则是富力地产,其与建业地产联合竞得高新区一宗占地2.8万平方米的地块。
三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量跌价升,成交规模小于上月。报告期内主要土地成交城市包括台州、南通、邯郸、威海等。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统计2月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竞得企业类型发现,城投企业是期间主要的拿地企业,其次是民企。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2月城投企业拿地支出占比34.7%,民企占34%,国企拿地支出占比29.5%。
与上月相比,2月民企拿地占比升高,观点指数认为,主要是杭州集中供地中民企的参与热情较高。
从涉宅用地成交总价数据来看,期内大额成交地块分布于苏州、北京以及杭州,其中杭州共5宗地上榜,竞得人方面,华润置地、越秀各占2席,中天美好、新城控股等民企亦在列。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广东支持国企旧改融资
城市更新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4日,16家企业在城市更新业务上有新动态,其中部分项目是更换实施主体后有新进展,包括广州城投接手的广州黄埔庙头村和招商蛇口接手的深圳南山原联合饼干厂项目。
此外,成都、青岛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亦有新进展,成都金牛区启动陆家桥未来社区片区综合开发,由成都城投集团操刀;青岛李沧区九水东路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并完成与实施主体亿联集团的签约。
政策方面,海口、贵阳、广州、佛山、青岛、上海等城市均在推进城市更新方面有表态,主要是公布了2023年的城市更新计划。其中海口、贵阳在“两会”期间释放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信号。海口2023年计划开工建设城市更新项目8个,总投资预计436亿元;贵阳将实施项目162个,总投资112亿元。
此外,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及,强化对功能型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提供合适融资渠道。
这意味着,国企参与旧改的比例或继续提升,民企与国企合作的形式也将更加普遍。